为进一步优化 2025 级人才培养方案,确保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与教育教学规律,2025 年 9 月 1 日,我校分别在综合楼602会议室、图书馆一楼研讨室、产学研楼B202等场地召开 2025 级人才培养方案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会。
论证会分叁组进行,分别对智能机电学院和医药健康学院、人工智能学院和建筑与创意设计学院、管理与教育学院和数智经贸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展开论证。每组均邀请了行业专家与校内资深教师组成专业的专家团队,同时配备专门会务人员保障会议顺利进行。
会议上,各专业负责人提前准备人才培养方案讲解 PPT,重点阐述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变动及调整目的。
专家们从多方面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宝贵意见。具体如下:
一、专业群建设方面
专业群平台课程需保持一致。各专业群应围绕核心专业,整合优化平台课程内容,确保同一专业群内不同专业在基础理论、通用技能等方面的课程体系具有统一性与连贯性,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筑牢共同基础,也有利于专业群内教学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。
二、课时与学分设置方面
人才培养方案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,总课时需控制在 2500 - 2800 课时范围内,此区间符合国家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课时规范要求。同时,各学院在学分设置上差距较大,需进行统筹调整,结合专业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,制定科学合理、相对均衡的学分体系,保障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在学分要求上的合理性与公平性。
叁、课程体系与证书引进方面
课程体系设置要高度重视专业核心课程,突出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,围绕核心课程构建层次清晰、逻辑严密的课程体系,确保学生能扎实掌握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。在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和职业资格证方面,要结合学校实际,积极引进目前学校暂未涉及但学生可报考的新证书,丰富学生的证书获取渠道,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。
四、人才培养定位方面
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结合职业学生的特点进行设置,与本科学生形成区别。职业教育应更侧重于技术技能的培养,在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,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、操作性,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以满足公司和行业对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。
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需紧密契合职业学校特色。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,在课程设置、实践教学等方面,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与针对性。例如,课程内容应紧密围绕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,实践教学要多与公司实际生产过程相结合,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职业经验,提升职业素养,从而更好地满足公司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,彰显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独特优势。
教务处将根据专家意见,组织各学院对 2025 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完善,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与社会需求。此次论证会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提供了专业且全面的指导,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,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